滚动头条
滚动头条:

滚动头条

四川省图书馆3个秘密“据点” 藏书近300万册

时间:2015-08-20 信息来源:四川在线

核心提示:

省图藏书共460万册

A 总府路总馆150万册;

B 黄田坝书库约63万册(其中古籍45万册,民国版中文图书13万册,民国报纸、港台报刊5万册);

C 华阳书库100余万册(外文书籍、内K、工具书、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文书等);

D 龙泉书库100余万册(复本图书)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张良娟)四川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省图”)搬家引发读者关注,而记者在采访中继续发掘省图的秘密:除了位于总府路6号的“大本营”,省图还有3个秘密“据点”。这些“据点”,集纳了省图200多万册藏书,有的存放着省图的“镇馆之宝”——存世最全的一套刻本藏经《洪武南藏》,有的集纳了各种未经公开发行的“内部资料”,还有的则是“大本营”的“复本馆”。

黄田坝书库:部队守护“镇馆之宝”

位于成都市西郊的黄田坝书库是省图的古籍书库。轻手轻脚地搬运、打包、装箱……8月19日,身穿防尘服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古籍搬家做准备。

“这里存放了40多万册古籍,其中善本古籍就有约6万册。”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副主任林英报出一串数字和书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16种善本古籍,入选《四川省珍贵古籍名录》的169种善本古籍。其中,既有明刻本《洪武南藏》,也有宋刻本的《茶经》、明刻本《花间集》、传遍天下的初刻本《水浒叶子》。与此同时,许多名人手稿也都藏身这里。

这么多宝贝,为何放在这里?“这是我们向部队租借的仓库,十分安全,所以把图书馆藏书中最珍贵的古籍放在这里。”林英说。

除了部队官兵看守,这些古籍出入书库也十分严格。“近些年我们一直在进行古籍再造等研究和修复工作,每一本古籍从书库里提出来和入库,都是由专人负责,全程跟踪,不经过其他任何人之手。”林英告诉记者,除了古籍出入库之外,黄田坝书库只有在定期使用天然樟脑为古籍除虫时才会开锁。  

华阳书库:外文书和“内K”见证求知潮

在华阳,省图有一座存放了100余万册图书的书库。“这里存放的都是建国以后到上世纪90年代之间的图书、期刊。”省图流通阅览部副主任刘池告诉记者,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外文图书和一批编号为“内K”的内部资料图书。

英语、德语、日语、法语……这里存放的外文图书涉及多个语种,均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购置的原版书。“当时购买外文书不方便,四川省便在上世纪70年代末组织省文化厅、省科协、省图书馆和外文书店等相关单位成立了‘省图中心馆’,统筹分配全省的外文图书购买。”刘池回忆说,这批图书以科学技术类图书最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套叫《简氏年鉴》的工具书,一本当时就卖到了上百美元,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航空、航天、军事等知识,我自己都很喜欢看。”

除了外文书,华阳书库还存放了近7万册编号为“内K”的内部资料。“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以科技类为主,由全国各地科研机构作为内部资料赠送给图书馆。我们专门编号并用了四分之一的库房来陈列这批书。”刘池说,当时全国各地涌起求知潮,这批内部资料形式的图书正是那个年代的见证。

龙泉书库:总府路6号的“替补队”

龙泉书库同样存放了100多万册图书,不过它们都是“替补队员”——复本。

“除了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图书馆还有藏书的功能。”刘池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省图对藏书进行盘点后,在总府路6号保留一本供读者借阅,复本则作为藏书被存放到了龙泉书库。

虽然是“替补队员”,这批图书也有自己的价值。“它们包含了不同出版社在不同时期所出版的不同版本,具有相应的版本价值,也都是见证历史的年轻‘古董’。”刘池告诉记者,此次省图搬家,华阳书库和龙泉书库的图书暂时还不会搬入新馆。不过在新馆开馆之后,它们最终都会回到省图新馆的怀抱。

而对于这批年轻的“古董”,省图也有安排。“这些图书都有年代了,纸张变得比较脆,开架借阅很容易受到损伤。”刘池说,这些图书将考虑采用闭架的方式供借阅,读者可通过索引请工作人员寻找。而报纸则将通过微缩胶片的方式再利用,让普通读者也有机会看到旧报纸。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