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头条
滚动头条:

滚动头条

精准脱贫丨“远山结亲”结出一条脱贫奔康路

时间:2017-11-28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村支书李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昔日“空心村”变为“四好村”

  □本报记者敬松

  11月16日,广元市苍溪县“远山结亲·以购代捐”爱心认购活动暨天虎云商千户万销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来自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的“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等农产品认购额达600万元。

  活动的发起者,是刚刚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几年来,李君带领村民们,将这个秦巴山区深处曾经的“空心村”,变为如今活力十足的“四好村”。

  放弃18万元年薪毅然返乡

  “上世纪90年代,村里鼓励农户种柚子,可种出来却没有销路,村民气得将成车的柚子堆到我家。”77岁的岫云村村委副主任侯俊义说,此后村民也曾尝试种桑树、栽梨树、育蘑菇,但都没能脱贫致富。

  因为贫穷,年轻力壮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年迈的则带着孙辈留守,岫云村渐渐成为“空心村”。

  2007年,从岫云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李君,在成都谋得一份年薪18万元的工作。身在都市,李君时常会思念大山深处的家乡。他认为,“农村处处是宝,只是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岫云村是重灾区。李君赶回家时,担任村干部的表哥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离世。

  “我要回村!”“我要改变这里!”家乡的贫穷、亲人的离世,让李君坚定了返乡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决心。

  2008年底,“80后”李君回到村里任村主任助理。2010年,村两委换届,25岁的李君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最年轻的大学生村支书。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但修路的钱从哪里来?“为修路,我跟在地产老总身后磨了整整3天。”李君说,他半年时间辗转8000多公里,最终争取到彭州市宝山村、中国大唐集团支持,加上本地一位企业家的捐助,累计为岫云村筹集到85万元资金,再加上国家通村公路的配套资金,那年底,岫云村修好3条长达6公里的水泥路。

  扶贫体验餐厅开到成都

  路通了,但岫云村没矿藏,没旅游资源,靠什么致富?

  一个城里朋友的电话给他带来了希望:“娃娃喜欢吃土鸡蛋,能不能搞一点,我出高价。”李君暗自思索:“城里人追求吃得放心,而岫云村都是生态鸡,喝山泉、吃青草的土鸡品质佳,这就是机会!”

  2014年3月,李君在岫云村组织了首场“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利用自己多年在成都创业结交的朋友,他请来了10多家企业、50多户爱心家庭,认购了价值56万元的农产品。“这在我们县炸开了锅!”李君告诉记者,家家户户的鸡鸭猪、米面油都以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卖出去。

  尝到甜头后,“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陆续举办了10余次,两年多的时间,结对认购岫云村农产品的城市家庭达1200多户。李君说,活动从市场需求出发,将城市对健康消费的需求与岫云村的生态农产品对接起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结对认亲,通过购买贫困户农产品,变“无私捐助”为“购买交换”。

  与此同时,李君成立小农经济互联网合作平台——“四川一品一家农业发展公司”,建立并开通公众号和商城,农产品可由农户家中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岫云村产业扶贫。

  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有一套完整的“品质管控体系”。李君解释,一方面“去规模化”,即在点上,维持农户精细化养殖畜禽;在面上,拓宽农户养殖范围。另一方面“去重量化”,“只论年头不论斤”,以保证农产品有“足年足月”的品质。

  岫云村的扶贫体验餐厅也开到了成都。11月13日,在成都高新区的一家餐馆内,记者见到李君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岫云村汤馆”的老板。

  作为我省首个扶贫体验餐厅,李君经营它的初心是“让城里吃的人健康,让农村养的人小康”。餐厅所用食材几乎全部来自岫云村,对食材的收购价格也比市场行情高出15%至30%。餐厅由岫云村集体占股10%,每年所得收益将作为岫云村贫困户的帮扶基金;店里20余名员工中,有4位是来自岫云村的贫困户。

  “自今年4月开店以来,营业额累计有410万元。”李君说,体验店契合城里人追求原生态食物的消费观,通过捆绑线上订购和线下消费,一年能为岫云村的四五百头猪、上万只鸡鸭找到销路。

  “四好村”未来会更好

  2015年10月,李君被评为首届“四川十大扶贫好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李君和岫云村的故事。今年初,岫云村被评为我省首批“四好村”。

  如今的岫云村,264户人家,153户有小汽车。站在岫云村的高坎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庄稼、田间散养的鸡鸭和挨家挨户崭新的双层楼房……炊烟袅袅,村民们笑意盈盈。

  49岁的村民郑秀荣患有类风湿,常年卧床,丈夫李远志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2016年,在李君的帮助下,郑秀荣家里两头200多斤的大肥猪,通过帮扶拍卖卖了7600元,比市场价高出3倍多。有了这笔钱,郑秀荣家里新建了雨棚,还清了医药费。目前,郑秀荣家里养了4头猪、50只鸡,预计今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

  “明年,我计划扩增圈舍,多养两头猪、20多只鸡,建新房子。”李远志指着门前的小坡说,“我还要把这儿的路硬化好,好让客人进屋不带泥。”

  提起下一步的规划,一品一家农业发展公司工作人员、岫云村村民陈勇益眼里闪着光芒:“未来公司还要新增两辆运货车、招10余名员工,鼓励村里更多农户签约。在李君的带领下,公司肯定会越做越大,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李君表示,未来,“岫云村汤馆”还要在成都开更多分店,深耕成都社区,一品一家农业发展公司实现IPO上市,我们将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