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回乡记]探索“健康+”医疗服务
伍排勇 任维桃 本报记者 徐中成
11月3日9时,一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在汶川县大讲堂举行,该县300余名干部职工聚精会神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作记录。这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汶川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松柏从北京返乡后,进行的第三场宣讲。
“会议室没有红地毯、花篮和欢迎标语,宾馆房间没有配备一次性用品,而是可重复使用的牙刷、梳子等。”宣讲台上,王松柏特意穿上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穿过的中山装。
说完会风,王松柏又从极不平凡的五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7个方面,向与会者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语言朴实、通俗易懂,3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响起了70多次掌声。”王松柏说,现在回想起来,每个细节历历在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让人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党代表、一名民族地区的医务工作者,王松柏表示,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汶川的医疗卫生事业上,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健康+”医疗服务新举措,全面提升民族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安心看病、放心就医,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王松柏的话引起汶川县健康办主任刘杰的共鸣。“当前,汶川正以大健康理念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刘杰说。
听完宣讲,汶川县人民医院党政办主任刘强对健康汶川事业更有信心。他表示,要继续坚持把移动诊疗车开到群众家门口,开到田间地头,深入开展义诊巡诊和免费健康体检,让群众实实在在增强健康获得感。
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在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过程中,我的手拍热了,内心的热流一次次涌动,甚至热泪盈眶。从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自信、力量、担当和风范。
展望
健康中国的蓝图已经绘就,要实现目标却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们既要有曹冲称象的智慧,也要有愚公移山的坚持,围绕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重大民生关切,从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一点一滴做起,一件事一件事做扎实。要不断探索“健康+”医疗服务新举措,全面提升民族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安心看病、放心就医。
原标题:探索“健康+”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