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头条
滚动头条:

滚动头条

蓉平:成都“五中心一枢纽”内涵演变说明了什么

时间:2017-12-18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眼下虽是严冬,但成都仍是满城银杏金黄,“颜值”有增无减。尤其是刚刚闭幕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勾画了成都未来“三步走”发展蓝图,更极大地提振了改革发展的精神气,勃发出新时代的新气象。

  面对这幅“三步走”蓝图,成都的普通市民固然是振奋不已,而敏锐的观察家们则从中捕捉到看似微小但却具有“质变”意义的点滴。其中一大亮点,就是“五中心一枢纽”功能内涵的再次“改写”。

  去年年中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赋予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其中,对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有这样的期许: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短短一年时间过去,到今年年中召开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时,“四中心”“扩容”为“五中心”,增加了“金融中心”功能,同时,“交通枢纽”功能拓展为“交通通信枢纽”功能。距此不过半年,岁末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五中心一枢纽”,从“西部”进阶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接连两次的内涵“新变”,传递了什么信息?

  首要一点,当然是“对表”。对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成都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宏伟蓝图,并做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其中,将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到2035年完成,时间表整整提前了15年。打好这个提前量,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但是,一切宏大叙事,最终还是要着落在微观局部。国家战略,必须体现在城市战略。成都“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正是对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而从“西部”到“全国”,其着眼点,显然就在这个“提前”。

  新时代不是自然意义上的时序交替,而是意味着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坐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行动纲领。新气象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自然而然“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是要在对新思想、新理论、新思维、新战略、新部署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下,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催动奋进的步伐,找准前行的节奏。

  其次,在对国家使命的承载。

  从全局意义审视成都“五中心一枢纽”功能建设,其从“西部”到“全国”的进阶脉络实际上非常清楚。

  成都肩负的一项重大国家使命,就是要加强对成渝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成渝城市群要全面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在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院院长张国华看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级战略出炉,中国经济的战略支点也发生了变化,“成渝城市群”已经成为“第一支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则认为,中国西部需要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而世界级的城市群需要核心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因为“没有世界城市的崛起,就没有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

  显然,作为成渝城市群“双核”之一,成都的“崛起”是大势使然,责任使然。而“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显著增强,则是“崛起”的题中之义。这个“强”,立足于西部,但不止于西部。

  第三,是成都城市能级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的规律体现。

  城市历史地理学认为,城市功能变迁是城市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之所以发生变化,一定可以从城市的政治功能、交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的变化上找到最后的答案。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的城市功能定位变化,就能清晰地把握其“五中心一枢纽”的进阶脉络。1949年—1978年,是成都的重点工业城市时期。这个期间,国家“一五”计划不仅确定成都为全国首批八个重点工业城市之一,还围绕三线建设在成都布局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成都的城市工业体系。1979年—2016年为区域中心城市时期。1989年成都被国家列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993年被确定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1994年成为全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1999年国务院明确成都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2016年起,成都开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时期。

  从全国重点工业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再到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未来的世界城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接续奋进,正是成都城市积蓄能量持续爆发的过程。前不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向社会公布了一份名为《成都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当前成都已经形成如下发展特征:一是经济发展方面已成为内陆最具成长性的中心城市,二是交通运输方面已成为最具综合优势的区域门户枢纽,三是文化消费方面已成为最具号召力的国家品质城市。报告还认为,成都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潜在价值:一是区位价值方面,在未来将成为国家实现双向开放的“转换中枢”;二是腹地价值方面,在未来将成为探索新发展路径的“资源大区”;三是人居价值方面,在未来将成为中国人居文化昭示世界的“重要样本”。

  可见,“五中心一枢纽”的内涵变化,正是全局意识下对国家战略、人民愿望和现实基础的统筹。这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愿景描述,也是基于现实的科学研判,是基于发展规律的战略部署。

  格局之变必将带来能级之变。“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个已历时三千年的城市传奇,正在精彩书写崭新华章。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