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文化
滚动头条:

国际交流

丝绸之路文化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

时间:2015-01-19 信息来源:不详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陆航)9月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贸促会等承办的“丝绸之路文化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同国内外丝绸之路文化与产业建设领域的专家和世界重要机构的高级官员探讨如何复兴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促进丝绸之路各国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汉斯·道维勒表示,古代丝绸之路曾经是各国友好合作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渐渐被人们忽略。如今,新丝绸之路建设正在为其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愿意就此与中国丝路沿线展开合作。全球文化网络及文明间对话音乐协会主席麦瑞·玛德沙丽在发言时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给丝路沿线上的国家和地区带来全新的机遇。与千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一样,新丝绸之路将对沿线区域社会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使许多国家受益,这也是人口、文化、信仰的再次交融。

  丝绸之路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表示,丝绸之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人类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是欧亚大陆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之路。“丝绸之路把华夏文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非洲文明以及亚欧草原带的游牧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往以及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方光华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建欧亚大陆桥,重新焕发“丝绸之路”的活力的呼声不断高涨。199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认为,丝绸之路应该恢复其古代的角色作用,成为东西方之路文化贸易往来的主要血管和通道。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在此之后,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5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土耳其、斯里兰卡和白俄罗斯3国成为对话伙伴国。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亚访问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希望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方光华在发言中指出,多年来,西北大学围绕“丝绸之路”,开展了多领域、多学科、多渠道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多种文明交往与融合、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和服务方向。彭树智教授提出的文明交往论,从文化地理角度,提出一条文明发展的“黄金海岸”,以及反映文化格局的“金哑铃”理论,被评论为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三大理论体系之一。方光华还具体介绍了西北大学将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举措,主要包括:集中优势力量办好中亚学院,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一批有社会和市场价值的研究成果,举办多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中亚筹备建设中国文化中心。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富学研究员通过赴欧考察的经历,表达了自己深切感受到中国与各国在古代密切交往的辉煌,感受到在当代经济文化发展中,欧洲诸国籍由丝绸之路以图发展的远谋。“我接触到的欧洲相关领域学者都对丝绸之路研究密切关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逐步成为国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此次论坛是联合国对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积极响应。与会学者倡导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搭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与平台,共同促进丝绸之路文化发展与繁荣。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