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滚动头条:

协会新闻

苏知斌:扎根藏区高原32载 用实干坚守“检察梦”

时间:2016-12-12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甘孜12月12日讯(记者 雷兹 摄影报道)九龙县汤古乡中古村,一间昏暗的土木结构小屋内,81岁的藏族老人彭措扎西安静地盘腿坐在佛龛前,闭目祈诵着经文。一盏酥油灯供在佛龛前明亮跳跃,从9月6日得知苏知斌去世的消息后,这盏灯就一直亮了半个月,老人说之前“有事就找检察院”,现在“苏检”不在了,“我能做的唯有念经、祈福、点灯,希望能照亮苏检‘回家’的路”。

  9月2日傍晚7点48分,九龙县检察院检察长苏知斌同志,在听取案情汇报时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0岁。

  苏知斌19岁进入石渠县检察院,点着蜡烛都要和同事辩论业务,成为最爱钻研的“小苏”;34岁进入炉霍县检察院,每周拿出固定时间和下属“共同翻书”,虽是副检察长,但大家都愿意喊他“苏师傅”;45岁担任九龙县检察院检察长,干警家人病了他亲自去探望,干警有烦恼他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干警犯错误最痛心的的也是他……“苏检走了,不是领导不在了,是我们的亲人不在了”,在九龙县检察院办公室主任马尧的印象里,苏知斌就是九龙检察干警的家长。

  在苏知斌的随笔《梦·眼睛》一文中,他写到了自己一直在做的一个梦,“手擎正义之剑,惩治犯罪,保护良善,这是我的‘检察梦’。”扎根高原藏区32载,从“小苏”到“苏师傅”、再到“苏家长”,苏知斌用实干坚守着他的梦想。

  上进:烛光下一起“翻书”谈论案情 好习惯影响同事干警

  入冬后,甘孜州石渠县,七八点钟的清晨可清晰看得见水汽凝结成的冰渣。石渠县检察院有四川“最高”检察院的别称,因为石渠平均海拔4526米,是四川海拔最高的县城。

  由于海拔太高,条件艰苦,过去石渠县一进入冬天常常拉闸限电,9月过后,石渠县检察院白天经常停电。“现在已经好多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停电是很平常的事情。”石渠县检察院反贪局局长王晓玲1986年进入检察院,与1985年进入检察院的苏知斌是同事也是朋友。在她的印象里,年轻时的苏知斌很瘦弱、很安静,“就像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都喊他‘小苏’。”不过,这个刑检科瘦弱年轻人的干劲却深深感染着王晓玲。

  “也是一次停电,下午办公室里要点着蜡烛才能办公。”王晓玲记得当时苏知斌在烛光下看案卷,看到兴奋处就和办公室的同事一起探讨。“他会很谦虚地问大家的想法,不过他总喜欢问为什么,一手举着蜡烛一手拿着书,试图想让同事从书上找出证据来印证说法。”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王晓玲说苏知斌对案件的这种探讨,对自身的帮助很大。王晓玲说,当时刑检科的干警都不是科班出身,在苏知斌的感染下,大家一起翻书、记笔记,烛光下辩论更是常见的情形,“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共同学习的习惯我现在都还保留着。”王晓玲说。

  热心:耐心化解藏族老阿妈不平情绪 热情态度触动年轻法警

  年轻的“小苏”在工作和学习中慢慢成长起来。28岁那年,苏知斌被任命为石渠县检察院刑事检察二科科长。“他虽然是科长,不过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生火烧牛粪、烧水,让我这个刚进检察院的新人反倒有些不适应。”石渠县检察院法警队队长班章是1994年进的检察院,学习汉语的她在检察院担任藏汉翻译。年轻的班章最开始不知道检察院的职责是什么,她说苏知斌就是她的第一位法律老师。

  也是一个没电的傍晚,下班时间刚过,一位情绪激动的藏族老阿妈走进了检察院的办公室,嚷嚷着让检察院帮忙解决问题。班章跟阿妈说下班了,明天再来,不过苏知斌却起身将阿妈扶进了办公室,重新点燃了蜡烛,并让班章进行翻译。“我当时听老阿妈说了两句,就知道是家庭琐事,和检察院完全没有关系。”班章向苏知斌解释老阿妈的事情不归检察院管,没想到苏知斌要求班章继续翻译,直到老阿妈把心里的不愉快都说了出来。

  最后,苏知斌很耐心地告诉老阿妈这些烦心事哪些需要用法律来处理,哪些需要用情感来沟通,并向老阿妈解释了检察院的具体职责。班章一边翻译一边暗暗地佩服起苏知斌,“老阿妈是带着情绪来的,走的时候很平静,还向苏知斌竖起了大拇指。”老阿妈回到瓦须乡,逢人便说“检察院里有个汉族好小伙子”,慢慢地这句话在当地群众中流传开来。

  这件小事对班章的触动很大。“检察院不仅要惩治犯罪,更应该保护良善,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才能在工作中赢得群众的信任。”班章说,这是苏知斌说的让她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这是他用行动告诉我的,也是我上过的最生动的法律课。”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