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滚动头条:

协会新闻

[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主动争当“试验田”

时间:2017-05-18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闯关夺隘 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特稿(四)

  5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满月”之日。

  这个时间刻度,融入三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的历程——

  2014年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同年10月,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2015年,四川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同年11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2016年,四川获批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48.6万平方公里的巴蜀大地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时至今日,四川坚持“一手抓改革方案制定、一手抓改革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交出了一份符合人民期待的答卷:完成改革头3年阶段目标任务,走在全国前列;确保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在四川全面承接、及时落地,走在全国前列;攻坚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建立狠抓改革落实工作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注定会载入四川改革发展的史册。

  不辱使命

  以看齐意识和责任担当,争做全国改革“试验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2015年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四川被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

  现在,人们都知道它是四川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鲜为人知的,是它赋能四川殊为不易!

  找准自身独特优势,主动争取当“试验田”,经过不懈努力,四川终于上榜。

  四川为什么要争当这个“试验田”?全面深化改革,对国家来说,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四川而言,既有对过去30多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释放强大生机与活力的深切体会,又是当今治蜀兴川、转型发展关键期需要赢得的关键机遇,四川岂能错过。解决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回应,四川岂能缺位!

  从根子上讲,这是四川向党中央看齐的自觉,是决心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

  一诺千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四川的工作不同凡响: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专项改革方案,全部对接落地。建立省领导直接抓改革落实制度,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分别牵头负责5个方案,每个省委深改组成员牵头3个方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后,王东明担任组长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 20次会议,对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截至目前,省委深改组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专项小组会议累计制定专项改革方案超过330个,其中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134个。

  其间的三个“第一”引人瞩目:省委书记、省长带头,所有省领导直接抓改革,力度全国第一;2016年,《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加强改革落实工作的意见》出台,四川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委文件出台抓改革落实意见的省份;2017年,我省建立全省改革落实台账,在全国第一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改革落实台账的要求。

  正是因为四川特别注重顶层设计,推出一大批重大专项改革方案,显著加强了体制创新、机制构建和制度完善;特别注重改革联动和集成推进,显著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特别注重攻坚“啃硬骨头”,坚决打破利益格局,显著增强了群众改革获得感;特别注重把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显著增强了抓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别注重改革落实见效,鲜明地方和部门两个主体责任,显著增强了改革实效。

  目前,四川承担着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改革试点148项,多个创新平台叠加,多个试点实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经验。作为阶段性成果,三年攻坚,全省改革主体框架基本搭建起来。

  “四川贯彻中央改革部署严丝合缝”——中央改革办负责同志日前这样评价。

  纲举目张

  以改革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擎“一号工程”大旗,在突破性、先导性环节闯关探路

  四川经济总量2015年跃上3万亿元台阶,这不仅是“过大关”的标志,也意味着来到了一个新的关口:须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转变的根本动力,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那么,牵引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又何在?

  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这是2015年四川承担中央《总体方案》任务,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后,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

  为什么定位“一号工程”?从分量上看,既然全面创新改革是四川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承担的中央最重要的改革试验之一,定位“一号”毫不为过。从价值上看,它是四川在全国全省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赢得的关键机遇,“一号”的站位恰如其分。从内容上看,“一号工程”以军民融合为重点,那么,通过政府的主动作为,让军与民两个隔山隔水的资源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市场的不完善,推而广之,就能对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起到纲举目张的影响和传导作用。

  高举“一号工程”这面旗帜,是引领四川“十三五”改革创新的关键所在。

  “全创改”肇始即耳目一新。顶层设计新。2015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出台,王东明提出用“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方法推动全创工作。尹力担任省全创办主任,大力推动。目标直指:建设“全面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夯基垒台新。省级层面制定了“9张清单”,致力于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条通道”;着力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谋划建设一批大型科学装置和设施集群、推动形成一批重大制度经验、落地开工一批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项目“三大成果”。

  挥师突进新。军民融合是“全创改”的特点,也是“全创改”的难点。打通军民融合通道,“取势”与“取实”高度统一——

  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推动150项重点军民融合技改项目,力争培育50户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一项项具体目标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在全国率先与12家央企军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布局450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2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8个。

  2016年,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的“军工集团重点合作意愿省份”摸底调查中,四川排名全国第一;四川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约占全国的1/6,排名全国第一;2016年,四川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2870亿元,比2012年增加近千亿元。

  今年4月,一场高层次、大规模的军民融合专题活动在四川举办。创建省级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推进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一系列新举措布局未来。“能让国家部委、中央军委部门、战区、央属军工集团等多方共聚一堂,对地方而言,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受邀参会代表如是说。

  “一号工程”激荡的澎湃动力,正向其他领域渗透辐射。截至目前,四川系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已梳理储备可推广经验60多条,中央首批拟在全国推广的17条经验中,四川提供的多达8条。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