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纳入评价体系 加强学生科技成果展示
本报教育周刊连续两期关注了我省小学科学学科薄弱,学生学业水平堪忧的现状。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相关负责人,就测试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科学学科学业水平堪忧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李洪山表示,我省科学课专职老师少,学校缺少教师编制,科学课老师在评价制度上“弱势”,学校、家长对科学课重视程度不够都阻碍了学生学习科学学科。
考试指挥棒“约束”科学学科
“大部分科学课的老师都是兼职的,有些学校用数学老师兼职科学课,有些学校将年龄大的教师用来承担科学课教学任务,有的老师甚至承担3个年级的科学课任务量。”李洪山表示,自己在平时的调研中发现,我省小学普遍存在专职老师少、专业力量不够的现象,其中乡镇小学的问题尤为突出。
他提出,科学课教材是最新的科技反映出来深入浅出的东西,包括生物实验过程,看似最简单,恰恰要求老师具备最严格的科学素养。但科学课作为新学科,缺乏科学老师标准制约了专业科学老师的出现。另一方面,李洪山从很多市县了解到,学校缺乏教师编制也是制约科学课的问题。
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课改办吴忠喜负责督促督查科学学科课,他在经常检查过程中发现,因为科学学科没有纳入考试体系,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学校对于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有些学校甚至存在“上级检查时开科学课,检查走了无所谓”的情况。“学校、家长的教育观跟高考结合捆绑,不能考试的科学课自然不受重视。”
近年来,万宁在小学毕业考试中采取了数学、科学“合卷”(数学100分,科学20分)的方式,科学课被纳入了录取、评价的体系,李洪山认为值得借鉴。
但与此同时,李洪山指出,还有很多市县教育部门、学校在评价老师的时候,都是以‘语数外’作为衡量依据,此举让老师们难以对科学课产生兴趣。
最重要的科学过程往往被忽略
吴忠喜指出,学生在科学课上学习科学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实验的过程和态度。“很多学校设置的科学课恰恰在动手、实践方面做得不够。”
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评价部老师孙卫也表示,科学素养具有潜在性,也有延时的表现,学生在小学的积累可能在小学后就会有所显现。“我们在评价学生在科学课的质量时,可以采取动态监测,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来科学评价”。
李洪山认为昌江二小的科学课值得借鉴。“每个班分一块地,学生们在科学课上利用这块地栽花、培育水果都被要求记录,课堂上还让学生们设计什么时候施肥、光线的强弱,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都体现在了科学课里面。”
如何帮助我省科学学科走出薄弱困局,李洪山表示,要进一步组织对科学老师培训,“今年我们就针对科学课培训了1千人次的科学老师,还有“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同时选送5名优秀教师携带课例参加全国交流”。此外,他建议,教育部门还可以组织学生科技成果展示、学生科技竞赛等形式的活动,选拔一批在科学领域表现优异的学生,这样容易引起学校重视,能够扭转科学学科不受重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