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文化
滚动头条:

企业管理咨询

助推企业管理深刻变革

时间:2015-01-19 信息来源:不详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辽河油田是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现有10万名员工、年产值700多亿元的特大型企业,管理部门众多,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相对完备的管理体系。那么,工会牵头开展的“全员精细管理,杜绝百种浪费”活动对加强企业管理还会有作用吗?回答是肯定的。

  企管法规处处长袁广平说,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体系化、法制化,是企管部门的工作目标和职责所在,而开展“全员精细管理,杜绝百种浪费”活动,对辽河油田实现精细化管理起到了助推作用。他坦言,企业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体系化、法制化因此提速了。

  其实还有一个成果,因时间关系,袁处长没有细谈,就是辽河油田初步形成了全员精细管理意识,企业不断出台的各项制度贯彻执行比过去顺畅了。同时,基层管理加强了,企业管理的基础夯得更实了。

  企业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提速

  2008年,曾经分开分立的辽河石油勘探局和辽河油田公司重组整合,实行一体化管理。企业规模扩大了,经营项目增多了,管理难度也加大了。然而,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制度不统一。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此时,辽河油田企业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统一可行的“规矩”。

  2008年至2009年两年,辽河油田公司制定出台了59项制度。袁广平直言,对于辽河油田这样特大型企业来说,59项制度远远不够。2010年9月,公司“全员精细管理,杜绝百种浪费”活动启动。形势报告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典型示范……一时间,辽河油田形成了上上下下讲精细管理的热潮,各级管理干部及员工对精细管理的认识提高了,无疑是给加快企业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辽河油田制度化建设提速了。近几年,共清理制度397项,废止346项,2010年制定出台制度121项、2011年制定出台制度65项……到2013年底,出台各项管理制度254项。制度建设不仅实现了提速,更实现了提质。

  过去,一些企业职能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出台制度,此种做法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职能部门通过制定制度强化本部门权力,自我约束的条款却很欠缺。还有,由于一些职能部门从部门利益和需要出发,缺少大局意识、总体意识,使制度措施“部门化”,甚至出现制度和制度“打架”现象,制度的贯彻落实也自然大打折扣。从2011年开始,企业法规处开始注重研究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和体系化建设。

  每年应制定出台什么制度,由企业法规处下计划,犹如只有“人大常委会”掌握“立法”权一样,不能“法出多门”、“各自为政”。制度由职能部门起草,最后由企业法规处组织法律专家、相关处室等进行“五审查”,即合法性审查、合规性审查、管理审查、职责审查、合理性审查,确保每项制度的质量。

  制度有了,但不能有效贯彻落实就形同虚设。2013年,企业法规处开始向制度建设与执行并重转变。每年联合各职能部门,抽查5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结果通过企业网发布和曝光。他们还将管理岗位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确立为231个风险点,通过守好重大管理决策“第一关”,实现了重大管理决策事项法律审查的三个100%,即重大事项法律审查率100%、法律意见自身合法性100%、法律意见采纳率100%;通过找到经营管理流程“最短距离”,将作业系统工作标准由170个精简到41个,作业队资料由253项精简到28项,现场资料由84项精简到28项,基层管理得到了加强,作业施工速度、质量、效益、安全等指标整体好转;通过实行法律纠纷“保姆式服务”,有效防止了纠纷案件的发生。辽河油田总法律顾问、企管法规处处长袁广平说:“2011年辽河油田新发纠纷案件40起,2012年31起,2013年24起,逐年下降,为企业减少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在任何一家企业,管好钱、用好钱是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过去,辽河油田生产部门眼睛盯的就是产量,很少计算成本,资金出现缺口就向上伸手要。从2011年开始,辽河油田财务管理推出了新办法:资金有偿使用。任何一个厂、生产处室,需要用钱从辽河油田公司“贷款”,贷款则要付利息。同时,严格预算管理,每年根据生产经营所需成本给相关厂、处室下预算指标,对预算执行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通报,每季度进行一次重点分析,对有可能超预算的单位重点跟踪。

  不仅生产如此,对招待费、旅差费、办公费等五项费用也进行严格控制,“五项费用”近几年每年都下降1500余万元。

  2011年,服务基层、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又一创新之举引起关注。辽河油田有50余家二级单位、10万名员工、1万多口井,分布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地)、35个县旗当中。点多、面广、单兵作战,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如何让一线员工在生产遇到难题时随时得到指导?2011年5月3日,油田人事处将21名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和80名油田公司级技能专家等组成了13个“技能专家工作室”,配备专门的办公室,公布专家特长、办公电话、手机号码、QQ号和电子邮箱等。这些工作室涵盖7个采油厂主要操作工种。

  设立“技能专家工作室”是人事管理服务基层、服务生产经营的一大创新。很多一线员工说,他们在生产中不论遇到什么“疑难杂症”,都能马上联系到专业对口的“名医”。如果通过电话、邮件等不能消除“病症”,“医生”还可随时“出诊”。辽河油田公司人事处负责人说,13个技能专家工作室实行技术共享模式,推开了技术“围墙”,专家与员工直接沟通,很好地发挥了专家技术优势和智囊团的作用。

  针对队伍规模大、冗员多、业务结构不合理、工作效能相对低等矛盾,一场涉及多个系统、牵涉到几万名员工切身利益的内部重组整合大戏,于2011年精彩上演。按照专业化、集约化、一体化要求,积极稳妥实施结构调整和业务整合,如期完成了物资供应、工程技术、教育培训、矿区物业、医疗卫生和油气生产等系统的重组整合。共减少处级单位12个、科级单位324个、基层站队233个,压缩管理和技术人员4659人,487名科级干部岗位变动。整个过程实现了“快、稳、顺、好”。

  基层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以往,企业管理多是职能部门操心的事,可开展“全员精细管理,杜绝百种浪费”活动之后,关心企业管理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在一些二级单位和井站采访,发现加强管理的好办法、好经验比比皆是。

  采访中,基层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是“对标”。从字面理解,“对标”就是对照标准的意思,然而,辽河油田一些基层单位的“对标”还有更多的内容和内涵。

  金马公司开发的都是稠油和超稠油,要将常温下是固体的地下油采出来,就需要注汽、注水、使用电热杆等方法将地下油熔化稀释后抽上来,而这些工艺流程都需要用电、用水,因此,金马公司的耗电量、耗水量占总成本的1/3。公司要想降本增效,首先就得把耗电量、耗水量降下来。“对标”管理应运而生。

  金马公司财务科副科长王小舟说,对采油企业来说,由于每口井地质情况不同,开采方法自然有区别,投入成本也不一样,因为缺少可比性,对标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然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辽油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找来了部颁标准,找来了辽河油田公司先进水平采油作业区、井站的耗电、耗水指标,还实地走访了50多个先进井站,以他们为标杆,制定出自己的耗电、耗水标准。

  金马公司员工为了达到他们设立的先进标准所下的功夫让人感动。2010年,他们专门成立了“水电信管理中心”,将水、电管理走向专业化。比如用水,过去采油时需要清水回注,而清水3.37元一吨,如果使用处理后的污水,成本将大大降低,他们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2010年用清水151万吨,2013年少用50万吨,节省水费160多万元。

  根据电力行业规定,电网损耗不能超过8%,而金马公司则超过20%。水电信管理中心逐条线路检查,最后调整了6条线路,年节电达到220万千瓦时。经过几年的努力,金马公司电耗、水耗都达到了辽河油田公司先进水平。

  曙光采油厂采油作业六区603号中心站实施“油井能效对标”管理:“就平不凡”,油井日常生产管理“能效对标”高质量;“择高处立”,油井生产关键环节“能效对标”高标准;“向宽处行”,油井生产管理过程“能效对标”高起点。高升采油厂作业一大队“加强对标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曙光采油厂年产原油200万吨,是辽河油田公司第一产油大户,同时也是第一耗能大户。在“全员精细管理,杜绝百种浪费”活动中,他们创造性地开展了“精益管理”工作,他们这一管理方法,2012年3月获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精益管理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运营成本、质量、服务和时效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曙光采油厂以原油生产全过程为主线创建一级流程1个,以系统业务划分为框架创建二级流程、以责任落实为重点创建三级流程294个,以岗位对标为方法创建四级执行流程32个。每个流程参考国家、石油行业标准,使流程有了比较先进的工作标准,形成流程式对标管理。这些流程将曙光采油厂全厂及班站工作全部纳入流程管理,同时,实行“项目经理人”和“环节负责人”负责制,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根据流程优化的原则,他们将曙光采油厂油井根据投入产出比划分为四个等级,制定出上高效、稳有效、限无效开采措施,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对标管理,很有点“比学赶帮超”的味道。
  兴隆台工程技术处针对生产运行、技术装备、材料消耗、市场开发等生产经营重点环节,进行全面查摆和优化,制定了从大队、基层队到岗位的34项精细化管理指标,实现了作业材耗、油耗的双降;茨榆坨采油厂“文建明注水站”提出的“管理十法”,既保证了安全生产,又大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锦州采油厂女子采油站的“节点工作法”,紧扣生产过程的制约点和潜力点,做到目标分解到节点、运行管理到节点、责任落实到节点、考核兑现到节点,有效提高了班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2013年,辽河油田公司在全油田范围内表彰了精细管理优秀成果109项,这些成果绝大多数来自基层。一项项精细管理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管理基础,根深叶茂,实现“百年辽河”梦有了坚实的根基。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