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滚动头条:

社会新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诞生?

时间:2017-10-23 信息来源:《瞭望》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绝非主观选择,而是客观必然

◆ 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强国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郑重宣示。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这一庄严时刻必将载入史册。

3万多字的大会报告,是时代坐标,是党心凝聚,是民心承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贯穿着一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结过去、研判现在、谋划未来的“时间轴”,举旗定向,向全党全国上下发出了进入新时代、迎接新使命、迈向新征程的强力号召。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新思想

“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报告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阐述得科学、准确、明白、透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和动员令,展现了一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韩庆祥教授进一步解读说,报告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四个自信与战略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起点上,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起新的历史坐标,体现了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安排,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集中揭示了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真理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

采访中,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用三个字总结了十九大报告的突出特点:

一是“新”。报告作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方略”等重大判断,提出了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高度概括,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转折期所作出的政治宣言,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新气象;

二是“实”。报告既有远大清晰的目标、思想、方略,又为新的三十年战略安排标定出具体“路线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精神品质;

三是“力”。报告高度凝聚了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指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这一磅礴力量的坚强核心,人民群众就是这一磅礴力量的不竭源泉。

“报告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田改伟说,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执政近70年、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的深刻的理论思考与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飞跃。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圆满收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未雨绸缪,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对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塑造、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刘春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诞生

自建党以来,无论是中国革命、中国建设还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思想建设,勇于而且善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每一个复杂阶段,进行开创性的理论探索和思想创新。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实践型政党锐意进取的鲜明品格。

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后,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十余位专家一致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绝非主观选择,而是客观必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解读说,关键就在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

这首先基于过去五年来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对此,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给予了高度概括。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这些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这些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进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使命担当、新的时代要求,必然地要求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

多位受访专家都认为,把握“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必须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特点。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海涛解释说,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向全党提出了重大时代课题,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

十九大报告对此作出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讲,“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此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构成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动力,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构的逻辑起点。”颜晓峰说,以此为基础,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至少到21世纪中叶,我们的政策制定、发展方略、改革路径的选择都将依据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来谋划,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构建起的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极端重要,意义深远。”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

张希贤则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是,它还展示出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在进入全新境界。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新时代思想内核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刘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依托于不断推进的时代潮流、蓬勃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着历史发展的脉络。

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十四项基本方略具体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刘峰认为。

“八个明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破题,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有机结合,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化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八个明确”是对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的系统化归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一个完备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在“八个明确”中,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将用两个15年分阶段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目标的提出,勾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一公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田改伟说,这让人切身感受到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论断是那么真实、可感。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具体领域工作的政策定位。”刘春认为,十四个坚持,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判断和根本主题,谋划了今后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得更好。“十四个坚持之间是彼此依存、相互关联协调、不可分割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略体系。”

“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竹立家说,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既是改革发展的路径,也是改革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改革发展的方法。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