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追求 推进伟大事业
——党的十九大四川省代表团代表畅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董世梅熊筱伟李欣忆
10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在谈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长达16秒之久的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
掌声为激动人心的目标而鸣,为壮阔前行的征程而鸣;掌声饱含对人民的款款深情,饱含面向未来的决心和信心。
十九大报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伟大的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的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
十九大报告激动人心的庄严宣告,在每一位四川省代表团代表心中回响,引发强烈共鸣。代表们表示,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入实现新目标的伟大奋斗。
这是继往开来、审时度势的科学规划和重大部署
“太震撼了!”“太了不起了!”“短短五年,成就巨大!”……10月19日,出席党的十九大的四川省代表团全体代表在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五年来极不平凡的历史性变革让代表们感叹不已。
过往的成就令人赞叹,未来的蓝图让人期待。
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相应战略目标引领事业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
新目标是时代的召唤。把握历史新方位,顺应时代新特点。代表们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历史的选择,是实践的深化。”内江市委书记马波代表说,美好画卷徐徐展开,我们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这预示着我们迎来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省国资委主任徐进代表表示,新的历史方位需要我们面向更长远的未来锁定奋斗目标。
新目标是人民的期待。我们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对着报告上激动人心的话语,夹江县青州乡建国村党支部书记董春容代表从目标中看出了浓浓的民生情怀,“这是在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打算”。
“‘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意味着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完成。”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代表认为,“‘大河涨水小河满’,国家强大起来,人民的日子就能更好过,目前村里的人均收入已经突破3万元,上个新台阶完全没问题。”
新目标是科学的谋划。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科学清晰。
“这是审时度势的科学谋划。”省科技厅厅长刘东代表认为,分两步走、分两个阶段部署,“精细的布局更有利于有力推进落实,也能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共识、重点突破”。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代表们认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是令人憧憬的奋斗目标,也是切实可行的战略安排,既结合当下、更谋划长远,既科学精细,又务实可行。
这是内涵丰富、美丽美好的宏伟蓝图和精彩画卷
新目标,新内涵;新目标,新期待。与十八大报告相比,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论是增加“美丽”一词,还是“强”的一字之变,其彰显的是新目标的内涵之丰富,是回望过去成绩的底气和面向未来的决心。
“美丽”一词的增加有何深意?“这个词加得好,就是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攀枝花钢城集团四川国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制造中心转向架班电焊工何丽代表,从家乡的绿色变化中得出认识。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代表提出,“美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新鲜活力,“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他认为,“美丽”不仅丰富了奋斗目标的内涵,更让新目标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接更加精准。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定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强”字,是对过去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肯定,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向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强国”之“强”,所指何处?“必须科技要强,创新要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发展的瓶颈期,必须要依靠创新驱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翟婉明代表认为,过去五年,科研创新受到的关注支持前所未有。我国已成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
何丽代表看到了“强国”对人的要求。“从‘大国工匠’到‘强国工匠’,对工人的技能、知识储备等提出更高要求。”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系主任曾南代表则提出,个人科学素养、文化修养等也都要提升,“国民素质要与强国匹配”。
文化之强、体育之强、产业之强……四川代表畅谈未来。
目标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值得所有中国人共同期待。
这是催人奋进、凝聚共识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直抵人心的号令,亿万中华儿女蓄势待发。
纵览十九大报告,路径和目标清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经济建设领域,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将其作为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文化建设领域,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纵览十九大报告,14条基本方略已经锁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14个“坚持”中,既有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理念和做法,也有党的十八大以来提炼的“新鲜经验”,共同指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不断攻克新的问题和难关,需要战略规划、顶层设计,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报告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内容让翟婉明代表瞄准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努力出创新成果、出创新思想,奋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王建国代表表示,结合十九大精神,将进一步通过招生倾斜、急需紧缺的特色专业设置,以及就业引导等举措,大力为西部、四川和基层培养、输送人才。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来自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代表,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心情迫切:“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凉山将在今年再战再胜的基础上,2018年发起总攻势,2019年打好收官之战,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为宏伟目标出力要做好本职工作。”汶川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松柏代表说:“让老百姓看好病就是我的奋斗目标。”夹江县青州乡建国村党支部书记董春容代表也立足工作实际:“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新目标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乐章必将响彻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