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滚动头条:

社会新闻

蓉平: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都如何担当

时间:2017-10-27 信息来源:互联网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新提法之一。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出改革开放近40年来人民“需求”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老百姓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于物质层面,而是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包括更绿色清洁的生活环境、更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更人文开放的个人发展环境等。

  而对于身处“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天府之国的人们而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深入骨髓的追求。

  十九大代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近日参加四川省代表团讨论发言时提出“自觉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强担当”。而具体的体现,要将成都建设成“高品质和谐宜居的生活城市”。

  何为“生活城市”?理论界认为,世界上存在权力城市、资本城市和生活城市3种城市类型,其中生活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和最持久的竞争优势。

  生活城市最大的特质在于符合人的需求和生活逻辑。市民对环境和社会更负有责任感和归宿感,社区更有活力。简而言之,就是和谐宜居,以人为本。就此而言,成都将建设生活城市作为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回应,无疑在理念上是高度契合的。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着手?对于当下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后期、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成都而言,要建设好“生活城市”,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绝不仅仅是让人们能有房住有车开有火锅吃这么简单。是否能真正实现“和谐”“宜居”,是能否真正建成生活城市、回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两个关键考量。

  首先是“宜居”。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而和众多国内大城市一样,成都也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雾霾、拥堵,成为老百姓的“槽点”。如何解决,这实质是对城市现代治理能力的大考验。作为打造宜居环境的具体抓手,成都提出强力推进“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三治一增”四个“十条”。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两个“大手笔”——其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覆盖成都全域的1.7万公里三级城市绿道慢行系统“天府绿道”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其二是对标世界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到2022年成都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就讲达到600公里以上。这两大手笔,都展现出成都在打造宜居环境上的坚定信心。

  其次是“和谐”。如前所述,生活城市的一大特点在于有健全成熟的“社会细胞”——社区。城市发展是否和谐,一方面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个和谐的“细胞”,同时也取决于不同群体在城市的发展权益是否实现了公平公正。成都由此提出,“高质量推进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推动城市发展从经济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

  从“经济逻辑”回归“人本逻辑”意味着什么?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发展中,“人本逻辑”是相对于“物本逻辑”和“资本逻辑”的更高阶段。因为在人本逻辑中,“人”既有能动性、创造性,又有责任意识、伦理观念。而在老子的“人本”思想中,社会发展的“人本”逻辑在于激发人的觉悟和挖掘人的潜能,政府治理的“人本”逻辑则在于遵从人们的需要,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

  就当今城市的发展而言,从经济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则意味着,过去做一个规划、出台一个政策,考虑更多的是是否有利于GDP增长、是否有助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而今天,优先考虑的则是是否有利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成都大力实施“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全域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正是要让城市发展向人本逻辑、生活导向转变的体现。

  而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剥离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则是立足于构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机制,让城市拥有一个健康有活力的细胞组织。

  “和谐”的另一个层面在于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被作为“七大战略”之一,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成都虽然统筹城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农村人口仍有61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3.9%,简阳部分村落仍存在贫困人口、城乡发展依然不够均衡。因而,无论是在规划、生态保护、社区治理等方面,都应将全域一体、城乡融合作为基本准则,这样才能“让农民在农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事实上,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的生活城市”,提升的绝不仅仅是市民的幸福指数。一个幸福感飙升的城市,必然能更好地汇集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最终成为成都参与城市间竞争的优势。

  更何况,建设“生活城市”,成都拥有着独特的“基础”。作为公认的休闲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以“快工作、慢生活”著称,相比其他城市更拥有“生活”的特质、温暖的个性。这样的温度,在媒体和网友看来,是“独特”的、“了不起”的,而这也正是成都之所以成为当今无数创业者、年轻人心头爱的原因。

  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聚成一个时代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也正是人民不断提升的幸福感、获得感,构成了城市最为强劲的发展动力。对新时代的成都而言,我们已经感受到,这样的动力十足。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