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文化
滚动头条:

文化艺术

不如归去只是一种艺术符号

时间:2015-07-22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宋 晏几道 《鹧鸪天》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故乡不是用来归去的,而是用来想念的;而归去,不是用来实现的,只是用来吟咏的。

  某年的春天,晏几道旅行在外,十里楼台,倚靠青山,百花丛中,杜鹃鸣唱。懂中国诗词的,就一定懂杜鹃,它不只是一种鸟,更是一种文化。它总是刺激在外的游子,声声鸣唱“不如归去”。它比黄莺更用情,黄莺和游子缺乏交集,拍拍翅膀自己飞了,杜鹃却殷勤嘱托:归去吧,游子。

  梦醒,春光里,还是“不如归去”盘旋耳际。然而,不是我不想归去,却是归期不可预设。

  归去,在出游几乎是生离死别的时代,成了一种奢侈,成了一种审美。诗人与词人,未必是盼望归去,而是吟咏归去;未必是想实现归去,而是在对于归去的念想中,实现一种艺术心理。不如归去,于是成了一种艺术符号。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