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艺术之门”2015现四大“奇观”
“打开艺术之门”中的舞蹈表演
昨晚,在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的芭蕾精品专场舞蹈中,一年一度的暑期艺术聚会——中山公园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落下了帷幕。当天下午,中芭芭蕾大师徐刚还专门为孩子们开设芭蕾讲堂,“讲讲芭蕾那些事儿”。从7月3日到8月26日55天中,呈现了62场精彩演出、10个特色夏令营和12场艺术讲座,使孩子们的暑期时光绚丽充实,为京城暑期文化演出市场树立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打开艺术之门”,这些驻京国字号艺术院团、大师名家成了更加亲民的“家常菜”。据中山公园音乐堂总经理徐坚介绍:今年中山公园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有30场演出满场,演出满场率近50%,平均上座率90%;打击乐、京剧、歌唱、摄影、竖琴、琵琶、大自然7个夏令营均爆满;12场艺术讲座满场。
奇观一:朗诵艺术从国外回来
今年“打开艺术之门”邀请到多家演出团体及优秀作品的首度加盟:北京现代舞团带来惊鸿一瞥《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根据法国作家圣-埃克序佩里童话作品《小王子》改编的儿童剧《小王子:孤单星球之旅》,著名低男中音沈洋特别带来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金牌音乐制作人常石磊音乐分享会。
丰富多元的演出内容与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听众走进中山公园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而朗诵艺术《聆响-行歌》走进“打开艺术之门”更是充满传奇,著名配音演员徐涛介绍说:“《聆响-行歌》,这是从国外走到国内的品牌,特别有意思。当初策划时,是为了配合美国华盛顿地区美中实验学校的‘中华杯’朗诵比赛,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二代,从出生开始接受的就是西方的信息和文化,甚至是西方的情绪。而他们的父辈,心中对祖国、对中华文化的那份眷恋之情,让我一想起来就会掉眼泪。虽说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但对于那些生活在海外的一代及二代华人来说,文化断层是他们最不能摆脱的窘境。这个断层,其实就是一方面他们离开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文化,断了根基;另一方面他们根本融入不了正在生活的那块土地的文化,他们可以自如地用当地语言沟通聊天,可以比当地居民优秀一百倍、一千倍地完成工作,但回到家,他们却更习惯中国式的生活,这就是我说的文化断层。于是,我突然发现,平时所说的弘扬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两个字:传承。因此能把这台节目搬到‘打开艺术之门’的舞台上,我特别的激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声音,通过‘打开艺术之门’这座艺术桥梁,让孩子们能更加立体地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精神所在!”
奇观二:夏令营大师“被迫”扩招
自2007年首度举办的京剧夏令营持续至今已9年,慢慢吸引来更多形式的夏令营加入其中,除了无需基础的打击乐、京剧、歌唱夏令营广受欢迎以外,需要一定艺术基础的竖琴、铜管、琵琶等夏令营也逐渐成为孩子们暑期生活的优选。今年的竖琴夏令营早在开营前一个月即报满;琵琶夏令营限额80人,应家长及孩子们的要求,章红艳教授额外增加30个名额,夏令营里有很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孩子,演出当晚,章老师还邀请近70名学员同台演出。“打开艺术之门”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润物细无声”地培养着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琵琶夏令营的艺术指导、著名琵琶演奏家章红艳感慨颇多“去年让孩子们观看制琴过程,这次增加了制琴的参与环节,让每一个孩子可以亲自参与到从原木到成品的体验过程。此外,我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有从外地来参加夏令营的盲人学生,我提前给她找好录音,让他听熟,把谱子摸熟,再到课堂上面对面交谈,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树立生活的信念!”陈佳伊在2012年认识的章老师,并报名参加了“打开艺术之门”,她12岁时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饱受痛苦,但陈佳伊对音乐的热爱,感染着章老师及所有人。医生知道她喜欢琵琶,每一次在痛苦治疗时,都在跟她聊琵琶,只有在想起琵琶和聊琵琶的时候,她才能挺过来。章老师说:“我会私下给佳伊辅导,不仅仅在这个课堂,而是会一直帮助她,让她圆这个音乐梦!”
奇观三:创意海报来自中学生
“打开艺术之门”去年采用了5岁小朋友郑采文的绘画作品作为艺术节的主题形象。今年4月17日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开启了主题形象的征集活动,50多名热爱艺术的学生参与设计,扩大了文化艺术普及的“辐射面”,孩子们投入创作的积极性和结果都令人惊喜万分——高一年级的黄韵棠作品《乐之舞》在形象征选中脱颖而出,借鉴了英国19世纪插图画家比亚兹利的风格和线条,套色版画的印刷感色彩,《乐之舞》画面漂亮、简洁提炼,让人由衷赞叹非美术专业的孩子的眼光、品位和艺术创造力,让专业的海报设计师也会相形见绌!其他参与者的优秀作品也都用在夏令营营员日记、节目单封面,并印制在暑期T恤上,为今年的纪念品风格、品位带来一股新鲜的活力。如果明年还有更加丰富更加创造力的中学生视觉艺术出现在“打开艺术之门”的方方面面,那一定是最最值得期待的。
负责此次活动的第八十中学徐老师对记者表示:“参与本次设计的是我校美术特长生,刚开始设计时困难还是挺大的,他们利用周末和空闲时间,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学习和准备,包括针对性地进行招贴设计的培训。特别感谢中山公园音乐堂为我校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是一次社会资源和我校资源整合的首次尝试,也是一次检验我校美术教育水平的良机,更是一次难得的艺术创作水平提升与挑战的机会,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
奇观四:志愿者首现京外人士
在“打开艺术之门”当中,还有一支默默无闻的队伍,他们每年暑假与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工作人员一起忙碌在第一线,为听众与艺术家搭建起和谐的沟通桥梁——这就是“打开艺术之门”可爱的志愿者们。“打开艺术之门”的广泛影响力吸引了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关注,从2012年开始双方合作,在音乐堂设立志愿者服务平台,让更多的人走进“打开艺术之门”。今年,居然还首次出现了专程从河北省来做志愿者而非看演出和求学大师的人群。
在今年的志愿者队伍中,有三位特意从河北来的志愿者,他们都是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林恒宇、卜雁南和赵浩辰。林恒宇说:“想做志愿者,是因为高考后,感觉每天的生活都是在跟朋友聚会、玩游戏中度过,很荒废时间。我们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之前上学时就对2008年的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特别感兴趣,当时学习太忙,但心里一直没有忘记。这次在专门发布志愿服务的网站上找到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志愿服务工作,特别开心,不是因为能来北京,而是能在这样高端的音乐厅为很多听众服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在做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卜雁南面对记者非常开心:“以前没有听过音乐会,在电视上常看到明星演唱会,但那种气氛和感觉与中山公园音乐堂完全不同。现在每天被很有内涵很深厚的音乐熏陶,我们都认为自己非常幸运,有时跟家人朋友聊天,他们也会很羡慕。其实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琐碎,比如在场内盯场,维持场内听众的秩序,为听众指路找座位,在音乐会开始后阻止观众拍照、录像……之前我们自己如果看到精彩的片段也希望能用手机记录下来,但现在我们做了这个工作才明白,不随便在场内对演员拍照摄像其实是对演员及同时观看演出的听众的尊重。工作一天,每次回家时我们都非常的疲惫,但是一想到每天都能帮助到很多人,还是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支持着我们第二天很早起来继续工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