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常林谈综艺节目同质化:收视绑架平台
欧阳常林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广电总台原台长。
2015年,综艺节目火爆荧屏的同时,新的现象级的节目却很少,“跟风”、同质化等屡被质疑。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原台长欧阳常林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跟风”的根本在于电视台由于收视压力,更愿意选择相对保险的引进节目模式,不敢冒险上创新节目。
他建议平台拿出一定的时间资源,为孵化本土创新提供试错容错的空间。
谈综艺节目同质化
收视绑架平台 平台绑架制作
新京报:现在综艺节目跟风、同质化问题严重,是因为我们的原创力不够吗?
欧阳常林:跟风难免,电视台要靠综艺节目来提高市场影响力,还要考虑保障收视率、广告回报等问题。面对激烈竞争和生存压力,平台被收视绑架,收视被模式(指引进国外节目版权模式)和明星绑架,制作机构被平台绑架,几乎成为了行业新常态。
新京报:电视台都倾向于成熟的引进节目模式,不愿意冒险,是不是也挤压了创新节目的空间?
欧阳常林:电视台竞争激烈,当然引进模式是比较保险的。对于电视台而言,原创节目是使命,是社会责任,但迫于生存压力,不会拿太多的资源去做。创新成为躺倒在引进模式上的僵尸。平台要去掉绑架才会给创新更大的空间。
新京报:还有一个现象,现在节目请的明星也越来越大牌,你怎么看待一些节目将“宝”押在明星上的现象?
欧阳常林:现在“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明星出场费不断刷新。产品成本急剧增加带来的高风险门槛,使得二三线卫视做不起节目。
新京报:在同质化严重、依靠大牌明星这种市场环境下,应该如何鼓励创新?
欧阳常林:进一步硬性限制媒体引进节目模式数量和节目明星化的比例。平台拿出一定时间资源,为孵化本土创新提供试错容错的空间,把创新放到比收视、创收排名更重要的位置。完善创新奖励机制,大胆奖励创新人才。
谈“粉丝经济”
“全民明星”模式很难复制
新京报:“粉丝经济”也是这一年中的一个热词,最早的“粉丝经济”是不是可以从超女时代的李宇春算起?
欧阳常林:是。“粉丝经济”首先是一种现象,从商业本质上看,它贡献流量贡献收视,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目前还不构成一种独立的主体商业模式。
新京报:现在有一些节目也是希望可以依靠“粉丝经济”来寻求卖点?
欧阳常林:观众选择明星,平台才会选择明星,最后资本才选择明星。中国年轻人正好赶上独生子女这一代,从小就追星。
新京报:但在李宇春之后,好像就再没有出现一个这样的“全民明星”了,是不是说明依靠节目捧出谁,这种模式也没有复制性?
欧阳常林:是,历史可能会重复,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机会就那一次。就在那个恰定的时候,激起了一个超女的选秀。之后(新人)一定是以别的方式出来,现在小鲜肉某种意义上不也是当年的李宇春吗?现在“超女”要重复(制造出)李宇春这样(红)的也难了。
新京报:现在观众已经被大牌明星的综艺节目吊起了胃口,纯做素人(普通人)的节目还会有市场吗?
欧阳常林:素人节目不是不能做,只是不能重复之前的(老模式),素人就是要生活化讲真实的故事。
★新闻内存
去年共有215档综艺节目面世
据统计,2015年共有215档综艺节目面世,以平均季播长度13集来算,观众需要每天看7集,一年内才能看完这些节目。但另一方面,节目类型却相对单一,同质化严重。《爸爸去哪儿》火了之后,亲子综艺类真人秀节目仅在2014年就在至少24家省级卫视开播。2月有媒体曝出,广电总局拟出台相关规定,从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加真人秀。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玮
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