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蓉举行,四川非遗精彩亮相
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2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与韩国总统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共同出席中日韩合作20周年纪念活动。在中日韩合作20周年纪念活动和相关会议上,四川非遗精彩亮相。
四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
现场展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体现了四川人巧夺天工的创造
此次展示的四川非遗项目有蜀绣、道明竹编、成都漆艺、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川派盆景技艺,长嘴壶茶艺,其中包括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孟德芝、道明竹编传承人杨隆梅、长嘴壶茶艺传承人宋思意的现场活态展示,以及成都银花丝、成都漆器和川派盆景的静态展示。
成都漆艺
成都漆艺现场展品
成都漆艺起源于商周时期,唐代达到空前高度。工序繁多、制作精细、耗时久长,髹饰技法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锡丝光、拉刀针刻、隐花变涂等闻名,其作品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四川省因盛产漆和朱砂,成为漆器的重要生产基地。
2006年,成都漆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成都银花丝现场展品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以“花丝平填”著称于世,产品做工精湛,造型别致,玲珑剔透。主要品种有瓶、盘、熏、鼎、盒等传统摆件及钗、环镯等饰品。银花丝工艺品具有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朴素大方、虚实相间、玲珑剔透、典雅高贵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008年,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川派盆景技艺
川派盆景现场展品
川派盆景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经过历代盆景艺人的摸索和实践,在制作技艺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是中国传统盆景的四大流派之一。
川派盆景相传起源于东汉时期,五代时的川派盆景艺术已是独树一帜,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最终形成独特的造型流派和技艺风格。清代以后,川派盆景开始从文人墨客的书房走向了寻常人家的院落,许多民间花农开始从事树桩盘扎技艺,“三式五型”的川派盆景技法已经普及。在清代后期的成都花会上,盆景已经是一种供游客品评和购买的商品,而且还出现了专门从事盆景交易的“花帮”。从制作技艺的风格来看,川派盆景可分为规律类树桩盆景蟠扎技艺、自然类树桩造型、山石盆景造型技艺、树石组合类盆景制作技艺四种类型。 川派盆景以其“以小见大,缩龙成寸”的艺术风格被人们誉为“立体画”、“无声诗”,在海内外多次展览中获得各种奖项。
2011年,川派盆景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遗传承人还现场展示了
最具特色的制作步骤
蜀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孟德芝
现场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韵味
蜀绣传承人孟德芝现场展示
孟德芝
蜀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四川成都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技艺人员。师从工艺美术大师肖福兴,能刺绣单面绣、双面绣、异色绣、异形绣等各类产品,尤其擅长刺绣异色绣、异形绣,是蜀绣界公认的优秀专家。
蜀绣
蜀绣传承人孟德芝现场展示
蜀绣早在汉代就已誉满天下,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逐步形成了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
2006年,蜀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道明竹编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隆梅
现场展示道明竹编制作技艺
展现中国民间艺术的特殊工艺
道明竹编传承人杨隆梅现场展示
杨隆梅
道明竹编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四川崇州道明人,出生于竹编世家,从小对竹编耳濡目染,和竹编事业建立了深厚的情感,2011年她放弃了民航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做起了竹编,并下定决心要为家乡的竹编产业带来变革。
道明竹编
道明竹编现场展品平安扣
道明竹编历史悠久,利用川西平原盛产的慈竹为原料加工编织而成。其编制以经纬编织法为主,穿插各种技法,成品包括各式篼、篮、盘、瓶等15大类,与川西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14年,道明竹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除这些特色非遗项目展示外
还有将掺茶动作与戏曲、武术
杂技、舞蹈身段相融合的
长嘴壶茶艺活态表演
表现了四川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茶艺师宋思意正在表演
中日韩三国隔海相望
地缘相近、人文相亲
同属儒家文化圈
共同孕育了东亚文明
期待未来与日韩两国非遗进行更多交流
共同促进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