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智库
滚动头条:

专家论谈

会展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品牌会展受热捧

时间:2015-01-19 信息来源:不详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李志勇 宋晓峰)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再创纪录,参展企业数量、展馆规模、观众数量、国外参展企业数量等都创10年来最高纪录。而就在几个月前,展会的主办方之一,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在成都主办的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也呈现出了异常火爆的场面。

  在2014中国会展业年度研讨会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表示,我国的会展业和会展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会展业告别了多年来高速、两位数增长的发展,进入了高位、平稳发展的阶段。而在这种情况下,会展业竞争加剧,品牌会展成为企业热捧的对象。

  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在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上,共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4906家企业参展,其中海外参展商达581家,包括一大批世界顶尖的零部件厂商,比一届有了大幅增加,甚至有17个国家的企业组成展团参展,白俄罗斯、秘鲁、葡萄牙、瑞士、约旦的一些企业则是首次参展。

  而这届展会展览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为历届规模之最,大约有86000名观众前来观展。汽车零配件展与整车展不同,观赏性不如整车展上的豪车美女,来的基本都是行业内的专业观众,这一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一些国家及地区甚至组织参观团前来观展。

  与一般的展会不同,上海国际汽配展不仅提供展示平台,还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展会期间,各种主题的论坛、活动有38场之多,涵盖了汽车零部件、维修与保养、汽车用品及改装三大产品板块并延展至整个行业,带给参展企业更多信息和启发。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的中国会员达到84个,UFI认证展会共69个,其中境内认证展览66个,境外认证展览3个,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

  一方面是会展新常态,而另一方面是会展国际化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会展拓展更大、更新的市场,甚至是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这就使得参展企业对会展的品质、品牌和国际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品牌展会受热捧

  在国内会展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一些展会层出不穷,让企业穷于应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品牌展会就成了企业热捧的对象。

  而作为国际知名的会展企业,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全球推出了Automechanika系列汽车配件品牌展览会,该品牌遍及非洲、亚洲、欧洲、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和服务,法兰克福进入中国后,经过10年的努力,上海国际汽配展成为全球规模第二的Automechanika品牌展会,规模仅次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母展”。

  分析原因,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曹建生介绍,首先,法兰克福展会有着悠久的历史。 1150年,法兰克福就已经出现了第一个具有贸易集会性质的活动。而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的成立最早可追述到1907年,现在在全球有28个直属子公司,80多个机构,业务网络覆盖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法兰克福办的展览会基本都是品牌展览会,非常注重展会的品质和服务,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一些展览的国际化程度已经超过了60%。同时,规模都比较大,包括展出面积、展商数量、观众数量、全球机构的参与数量等在同类行业中基本都是领军的展览会。

  再有,作为品牌展会,法兰克福展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服务质量高。曹建生说,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通过参加法兰克福的展览将自己推向世界,一些国内的大企业在国际上有自己的渠道、顾问、策划等,参展的目标就很明确,但很多中小企业则不具备这个条件,法兰克福就可以提供包括市场推广、策划、咨询,甚至律师、翻译,乃至交通、旅行,直到展台装修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务。

  其实,中国企业通过法兰克福展会这个平台进入国际市场历史由来已久。曹建生介绍,中国企业第一次参加法兰克福的年份是1984年。而经过不断的发展,国内的企业由展示产品到展示技术,再到展示企业理念形象,到现在展示自主品牌,在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越来越的中国企业参加法兰克福展览会,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逐步地浓厚,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加强。这个是我们想看到的一个事情,也是令我们欣喜的事情”,曹建生说,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企业一直是法兰克福展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会变得更加重要。在法兰克福的全球展览会中,中国展团在一些展览会中已经成了第一国际展团。

  放开市场 提升品质

  面对会展业的“新常态”和国内会展行业的发展实际,放开市场、提升品质成为业内对未来国内会展业发展的主要需求。

  专家表示,提升品牌和服务品质是会展企业迫在眉睫的需要。只有能够为参展企业提供有所需的服务,才能收到参展企业的欢迎和重视,包括影响力、智力支持、增值服务等。

  同时,专家表示,在政策环境方面,政府总体上应放松管制,取消或者下放行政审批,减少审批事项。同时,对会展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会展主体的资质条件,并着力完善会展领域的市场机制。加大会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支持和鼓励办展主体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手段保护展会的知识产权,进一步研究建立全行业的诚信体系。

  还有就是要创造各类会展主题平等发展、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一方面鼓励所有会展企业共同发展,形成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依法监管等方面坚持所有主体一律平等。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