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文化
滚动头条:

专题活动

南昌投融资体制改革渐入“深水区”

时间:2015-03-05 信息来源:不详

   2013年年底,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我市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旨在充分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为南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根据政策,我市要加快全省金融商务区建设,扩大信贷投放力度,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把我市列入全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培育和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要全面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市财政适时设立市级风险缓释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集合票据、区域集优票据、拟上市企业公司债等直接融资工具融资。


    改革“进行时”——


    “制度红利”渐变“经济红利”


    进入2014年的南昌,在政策先行的保障下,从有效整合六大国有投融资平台,到全面探索“1+6+X”模式;从引进风险投资管理机构,到设立洪城资本创业投资、临空创新股权投资、联昌基金三个产业投资基金……我市以激活社会资本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场能量得到强有力释放,并卓有成效地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1月16日,由南昌工业控股集团、南昌高新区管委会、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三方共同发起的5亿元洪城资本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


    2014年5月,随着江西三星阿兰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唐人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江西华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我省企业首次成功登陆“新三板”,也是“新三板”扩大至全国的首批扩容。此举标志着南昌市在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先后完成棚改项目征迁房屋370多万平方米,推进棚改的速度更是罕见。相关测算显示,南昌5年内计划完成1439万平方米的棚改任务,约有300亿元资金缺口。为此,我市明确了“1+6+X”的棚改融资模式:1即代表市土地储备中心;6即6家市属国有投融资平台;X即社会资本,对收支能够平衡的棚改项目规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而此举也有效破解了融资难题,让我市的棚改工作顺利推进。


    一桩桩喜讯不断传来,南昌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工作推进上稳扎稳打,特别是在打造核心增长极和全面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双驱”助力下,2014年,南昌债务融资工具的运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市也积极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采取信息登入,跟踪需求变化等服务。到2014年三季度,昌九两市累计有9万余户企事业单位和600万自然人信息入库,累计接入各类金融机构33家,1家小额贷款公司虚拟总部,昌九两市共有30家小贷公司通过虚拟总部接入该系统。我市还积极组织辖区内金融机构共同签订了江西省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公约,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改革“康庄道”——


    继续深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进入2015年,新年钟声敲响,新的发展机遇涌现。1月21日,南昌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南昌将加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工作,积极争取发行各类专项债券。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研究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同时,积极探索PPP模式,依法依规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领域、确立公私合营项目,建立健全社会资本盈利和退出机制。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启动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组建一大批适应市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相互参股控股、合资合作,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月30日,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深入推进我市投融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激活和释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拓宽打造核心增长极战略和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路径的融资渠道,我市正式对外发布《南昌市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试行)》,并对外发布首批23个试点项目清单,涉及重大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和行业,投资金额达383.3亿元。


    新一轮发展大幕已经拉开,南昌市也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航道中愈行愈“深”、愈行愈“稳”。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