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文化
滚动头条:

国际交流

村“转”社区后怎么办?

时间:2015-01-19 信息来源:不详
    前不久,峨眉山市符溪镇径山社区党委书记余开明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搬进安置小区的居民,每天步行几里路到自己的地里劳作,回来农具到处乱摆,小区居民意见很大。

    村“转”社区后,给社区管理者提出很多课题,这就是其中一例。社区干部想了一个办法:在停车区域划出一个地方,专门用于农具堆放,要求居民必须摆放整洁有序。

    符溪镇是峨眉的重镇,径山社区辖1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万多人,企事业单位42个。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因征地拆迁进入社区,给社区服务提出新要求。村“转”社区后,如何探索服务新模式,径山社区提供了一个范本。

    建立“1+n”大党委

    2013年10月,成立径山社区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98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和辖区企业,径山社区党组织创造性提出,以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纳入正在征地拆迁的菜场、符溪、符平、黑桥、汪坪5个村党支部,再加上集镇范围内企业党组织,共同建立“1+n”联合型党委。

    “1+n”联合型党委取得了什么效果?余开明告诉记者:经过1年多的探索,实现工作前移、组织前移、服务前移。以前社区无法协调的民政、卫生、教育、司法、农业等部门,在社区大党建格局下,实现了积极参与。

    支部建在网格上

    人多事多企业多,管理协调服务等各项事务交织。如果不理顺关系,找准着力点,势必影响到社区的正常工作。

    支部建在网格上,达到格中有人、人在格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使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在网格中起带头作用。这就是径山社区的实践。

    径山社区大党委划分为11个网格,第个网格成立一个党支部,网格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委委员。每个网格党支部按楼栋设立党小组,每个党小组明确5—10户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有一定范围的服务区,实现党组织的服务全方面覆盖,不留空白点。

    建立网格服务机制,搭建网格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就业、文艺活动、党员志愿者等服务,帮助城市“新居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道德水平,尽早融入社区。

    每到周一至周五,径山社区开办的“四点半学校”,集中了10多名小学生,由志愿者或教师统一管理,让家长放心。这是社区党委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填补“子女放学、家长未下班”的管理空白而免费提供的一项服务。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辖区内博瑞特学校、镇机关及社区党员的作用,组建一支“编外”党员教师队伍,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