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绿水青山如何变现?康定全域旅游“点绿成金”
四川新闻网康定10月22日讯(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
甘孜州康定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康定市提出“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理念,按照“东水西山”产业发展思路,走“造血式”扶贫的路子,通过农旅融合,生态特色产业“点绿成金”。
紧盯新路子 住上新房子还能挣票子
10月20日清晨,云雾缭绕着大山。10月下旬的康定,已经有些许寒意。在雅拉乡中谷村,村支部书记范康友和村两委的同事早早便来到“11.22地震”中谷村集中安置点。望着一排排整洁的新房纷纷建成,范康友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以后都是我们的希望啊!”
雅拉乡中谷村位于康定市以北32公里,雅拉神山脚下、雅拉河上游,紧临木格措景区,平均海拔3000米,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热温泉资源。康定“11.22”地震致使全村60户不同程度受灾。重建一开始,当地政府就紧紧围绕建设“安全可靠、宜居宜游、美丽幸福新家园”目标,以温泉度假,传奇营地为主题,努力做到让群众“住下来,腰包鼓起来”。
“我们的绿色经济的重点之一就是搞旅游,中谷村这么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把这些旅游资源利用好,村民的腰包就能鼓起来。”范康友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地震发生到灾后重建,康定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单位高度重视,中谷村有了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里现在一共是集中安置26户,我们是紧靠温泉资源。村民可以自己住,也可以接待游客。这样游客既能感受当地的民俗,村民也可以增加收入。”
村民白玛8年前从雅江嫁到了中谷村 ,“那会儿这里全是一片沼泽地,村上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村民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只能依靠当地的传统行业,养牦牛、挖虫草来维持生活,挣不了多少钱,还累得很 。”经过几年的发展,白玛家开始养牦牛和藏香猪,今年夏天在村里的鼓励下,开始发展民房接待。“今年刚入夏,前来中谷游玩的游客就渐渐增多,特别是国庆期间,几乎每家住宿都会‘爆满’。”村民白玛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今年国庆他们家利用民房接待游客,短短一个星期时间就有一万多元收入。
把准方向盘 因地制宜“写”好特色农业大文章
除了旅游惠民,康定市还根据当地自然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相关特色农业。20日一大早,雅拉乡雀公村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来到药材种植基地,查看药材生长情况,望着186.5亩的秦艽、大黄、波棱瓜、刺龙芽,大伙都喜形于色。
据悉,康定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很多村因地制宜发展了富民产业。雀公村的产业如何发展?梁发林、陈继平和胡俊伟等人合议:雀公山适宜发展中药材产业。他们到雅江县买回来网围栏,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86亩土地。租用挖掘机对荒山荒坡进行开发,在康定市经信局、农牧科技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5月,雀公村和二道桥村的30户村民集资入股成立了康定市雀公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梁发林说,再过一年,部分药材将见到效益。据相关专家评估,一亩秦艽的收入在20000元左右,这让他们很有信心。前段时间,国内的药业企业纷纷找到他们洽谈药材收购事宜,对于很好的市场前景,他们不愁销路。
在雅拉乡三道桥村草莓基地,在草莓大棚里看到,蜜蜂飞舞。据基地日常管护员陈宁介绍,夏季高原草莓刚刚成熟就引来不少市民采摘,每当看到三五成群、好奇兴奋的游客在大棚里穿梭忙碌的身影,他就特别满足与自豪。
2016年初,陈宁将自家的16亩土地出租给州农科所,用于试种推广高原夏季草莓,随之而来的是每年超5万余元的稳定收入。而像陈宁一样,深受草莓基地项目惠及的还有三道桥村的8户农户,其中5户都是贫困户,63岁的高金秀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草莓基地已工作一年有余的她向记者透露,“这份工作比较轻松,还能同时兼顾种庄稼、养牲口和照顾老伴儿,每天还能有100元的收入,我满意得很!”据介绍,当地正在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走农旅结合路子,打造高端品牌”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康定市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牧业等相关产业、行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中谷温泉度假区,鱼子西三村旅游接待中心;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改善民生民计,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最终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可持续的目标。
如今在康定,一个个因地制宜的生态特色农业方兴未艾,农牧民群众利用旅游资源,正在尽享全域旅游带来的实惠。